霍启刚陆川齐柏林亮相海峡青年论坛-ag娱乐
2014-06-15 14:22:37来源:东南早报
参与论坛的青年嘉宾齐柏林、霍启刚和陆川左起
第六届海峡论坛之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论坛昨日在厦门举行。来自港澳台地区的300多名青年嘉宾和大陆近600名青年代表,围绕“中国梦·中华情”主题展开对话交流。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贺军科在会上致辞。大陆著名青年电影导演陆川、香港青年联会主席霍启刚和台湾电影金马奖获得者齐柏林担纲主讲嘉宾,与台下青年对话、交流。会后霍启刚、陆川、齐柏林还共同为海峡青年论坛留下手印,作为两岸交流的见证。
聚焦人物之霍启刚
父亲节礼物
希望儿子能叫爸爸
对于自己的第一个父亲节,霍启刚笑称,太太郭晶晶希望给霍启刚的礼物,是儿子霍中曦能叫爸爸。不过他也表示,儿子现在一切都挺好的,但是还不会叫爸爸。“今天我还让晶晶在家训练儿子叫爸爸,希望明天回去就能听到他叫。希望再生一个女儿。”霍启刚此话一说,现场一阵爆笑。
霍启刚的显赫家族背景,让他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昨日,针对学生代表提出的“出生是否决定命运”的尖锐问题,霍启刚坦言,从某个方面来讲,命运确实与出生有关系。以他自己为例,家族的背景可以让他生活没有后顾之忧,不用为生计发愁,可以专心出国学习,专注当时要做的事情。另一个方面,出生也不一定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努力,有时甚至要付出双倍的努力。
人物名片
霍启刚,全国青联常委、香港青年联会主席,霍英东集团副总裁,其太太郭晶晶更是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霍启刚目前负责霍氏家族的慈善事务和往中国内地的事务发展,是在香港青年界小有成就的青年代表。
聚焦人物之陆川
电影是沟通两岸的
文化密码
从《可可西里》到《南京!南京!》再到《王的盛宴》,一次次的成功为陆川带来许多光环和荣誉。在很多人看来,陆川是幸运的,他的事业一帆风顺。对此陆川则予以否认,他称自己一路走来其实并不容易。
“电影是沟通两岸的文化密码,电影感动人心的力量是跨越海峡的。”在谈及文化时,陆川感触颇深。“我人生中得到的第一个重大奖项就是台湾给的。”陆川回忆,1998年他改编了剧本《寻枪》,到处拉投资,但始终无人问津。直到2001年,他把剧本投给了台湾的“年度优良剧本奖”,终于得到评委垂青,获得了30万元新台币的奖励。“对当时的我来说真是一笔巨款啊!”陆川感慨,虽然这笔钱还不足以支撑一部电影,但是成为筹集资金的基础,后来随着中影集团、华谊公司的加入,《寻枪》终于成功开拍。
2004年,陆川执导的《可可西里》获得第4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奖,这让初出茅庐的陆川迅速成为备受瞩目的华语电影界新星。陆川认为,电影有一种跨界的魔力,可以沟通全球不同地区华人间的梦想。尽管电影的画面、语言有所差异,但电影讲述人的生存、挣扎、欲望和梦想的本质是共有的,不会被海峡隔断。
人物名片
陆川,祖籍上海,1971年生于新疆,少时随父母迁居北京生活。父亲陆天明是中国著名编剧。
1993年,陆川毕业于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在北京从事两年的翻译工作,考取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毕业后因撰写剧本《黑洞》受到业内关注。陆川是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杰出代表之一。
聚焦人物之齐柏林
期待更多
大陆朋友看见台湾
去年,一部历时3年、耗尽1800万人民币拍摄的纪录片《看见台湾》荣获第50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也因此让这个从事空中摄影超过20年的人,一夜之间名声大噪。昨天上午,作为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论坛的嘉宾,齐柏林分享他追逐梦想的人生体悟。
相比另外两名嘉宾,齐柏林在开场介绍时获得了更多的欢呼和尖叫,这样的“特殊待遇”对他来说是意外也是荣幸。“《看见台湾》还没有在大陆正式上映,而且纪录片相对来说比较小众,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大陆青年朋友知道它、喜欢它。”齐柏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人物名片
齐柏林,从事空中摄影超过20年,还有空中摄影飞行时数达到2000多小时,累计拍了40万张空拍的照片。他拍摄的纪录片《看见台湾》在台湾引起极大反响,这部影片获得第50届金马奖两项提名,并荣获最佳纪录片奖。